云南师范大学共青团
“一体两翼三职责 六项行动六深化”工作体系
(简称“12366”工作体系)
1 一体——
以全校各级共青团组织为主体,全面发挥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
2 两翼——
以共青团指导下的学生组织和学生团队为两翼,充分拓展我校团学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学生组织:指在宗旨引领、章程规范下长期存在的群众性组织。包括功能型学生组织(例如学生会、学生社团管理中心、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大学生礼仪队、大学生艺术团、青年新媒体中心、青年科技与创新服务中心)和兴趣型学生组织(例如各类学生社团)两大类。
学生团队:指为实现某一具体目标任务而短期存在的群体性团队。例如:各届南博会志愿服务团队、各届“汉语桥”志愿服务团队、各届研究生支教团、各类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 “返家乡”社会实践团队、爱心义教团、爱心献血服务队,等等。
3 三职责——
精准聚焦并切实履行新时代共青团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三大职责,进一步彰显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政治底色、群团特色、青春本色。
6 六项行动——
根据团中央、团省委和校党委部署,紧紧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增强团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提升共青团工作的大局贡献度的总要求,重点推进六项行动。分别是:
青春向党——云师共青团政治建设行动
青春铸魂——云师共青团思想引领行动
青春强基——云师共青团组织建设与改革行动
青春引航——云师共青团双创就业服务行动
青春建功——云师共青团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行动
青春陪伴——云师共青团校园文化繁荣行动
6 六深化——
坚守共青团“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党和人民奋斗”的初心使命,围绕大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当前我校共青团事业发展实际,需要抓好六个深化。分别是:
深化政治引领——始终铸牢对党忠诚的政治灵魂。全面加强政治建设,着力提升共青团思想引领的穿透力,在全校团学组织系统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行动,积极推进“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广泛组织“行走的思政课”主题社会实践等活动,不断增强青年师生对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思想认同、行动追随、情感归依。
深化提质增效——始终聚焦为党育人的主责主业。充分激发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云师共青团在教师教育和西南联大精神文化弘扬等方面的优势,将国家发展战略、云南“三个定位”目标方向与学校办学特色相结合,竭力为青年师生提供更全面、更细致、更有效的服务,奋力推动云师共青团事业高质量发展。
深化调查研究——始终展现跟党奋斗的担当作为。坚持实事求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力推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聚焦青年师生面临的普遍问题、重大问题、热点问题,有效落实共青团调查研究实施方案,积极推动团干部上讲台、联系团支部、指导学生组织和学生团队、开展双创就业帮扶等工作。
深化基层建设——始终巩固与党同心的青年基础。全面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通过“专兼挂”相结合的方式选优配齐基层团组织队伍,积极规范团组织生活,大力推动团支部建设,不断优化和完善“智慧团建”,严格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对标定级、学社衔接等要求。
深化机制创新——始终激发许党争先的精神气质。结合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新特征、新诉求、新变化,积极探索团学工作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机制,进一步创新团学活动形式,改进团学工作方法,通过“第二课堂改革”等创新性举措,主动应对各种风险、难题和挑战。
深化自我革命——始终保持向党看齐的革命自觉。全面从严管团治团,狠抓团干部队伍建设,严把团员入口关,着力建设高素质团学骨干队伍,深入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积极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作风,系统实施学生会和学生社团改革,坚决摒弃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等不良作风和“躺平”“坐享”“逃避”等消极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