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资讯·青春风采

首页 / 团学资讯·青春风采 / 正文

思政实践课(四)|青春回响云岭大地 实践铸就时代新人——云南师范大学“实践育人”成果深化与时代价值的彰显

发布日期:2025-10-13

共青团文山州委的感谢信函跨越山水寄达校园,字里行间是对云师学子“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的赞美。祥云县、东川区、玉溪市的表彰纷至沓来,一个个志愿者的名字,如星辰般点亮了云岭大地的青春坐标……2025年金秋,收获的季节里,来自边疆基层的深情回响汇聚成河,千余名云师青年以躬身实践书写的答卷,在祖国西南边疆激荡起新时代“大思政课”的回音,谱写了“实践育人”机制深化与时代价值升华的壮丽终章。

文山礼赞:边疆振兴的青春动能

“在心理健康服务、法治宣传教育、电商直播助农、乡村振兴实践、民族团结进步、生态文明建设、人工智能科普、民族文化传承等领域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不仅是对实践成果的肯定,更是对云师青年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锤炼了意志品质,提升了综合素质的成长礼赞。



玉溪风采:基层治理的青春力量

共青团玉溪市委的三封感谢信,高度赞扬了毛伟稳、申俊怡、董宜心、赖薇安、张志娟等同学在2025年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信中强调,同学们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岗位和“一老一小”关爱服务、社区治理、乡村振兴等实践领域都展现出了扎实的专业素养、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信中期待通过三下乡、返家乡、扬帆计划、“奋斗的丰碑”研学等更加丰富的活动深化合作,共同培养新时代好青年。这深刻体现了实践育人从“走出去”支教边疆到“返回来”建设家乡的闭环价值,展现了云师青年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和家乡建设的自觉领悟。



富宁深耕:“一县一业”的科技赋能

中共富宁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感谢信,则聚焦于校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下的精准赋能。信中提到,云南师范大学播爱公益支教团暑期夏令营活动,为190余名城区留守、困境学生等群体提供了公益支教服务,成员认真负责、热情活泼,获得当地教体部门和学校一致好评。同时,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能技环乡,辛香助农”暑期社会实践团为当地3家企业提供了科技咨询与技术服务,得到了企业高度认可,彰显了云师学子的专业知识素养和志愿服务精神。

祥云印记:志愿精神的温暖传递

云川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函件则充满了温情与感动。信中指出,云师学子在祥云县社会实践期间工作认真、兢兢业业。协会写道:“同学来到祥云县,不但为孩子们的暑假生活增加了更多乐趣,也带来了许多课外知识和生活技能,更为他们带来了关爱、温暖和快乐。”信中描绘的孩子们在感恩课上的动情、手工课上的创新、音乐课上的热情、绘画课上的认真……正是云师青年“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在边疆孩童心中播下种子的生动写照。协会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祥云县更多的留守儿童,更凸显了云师实践所引发的社会共鸣与责任担当。

东川情谊:易迁社区的智慧之光

中共昆明市东川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共青团昆明市东川区委在中秋佳节之际联合发来感谢信。信中指出,自校地共建协议签署以来,云师学子们为东川区提供了持续有力的支持。信中特别提到数学学院“数学文化科普团”师生以“‘乡’约盛夏,青春‘践’行”为使命,在东川区集义街道铜源社区开展了为期13天的公益支教,为当地易地搬迁、留守及困境学生提供了公益支教服务。团队成员认真负责、热情投入,成效获得学生、家长和社区的一致好评。这封信印证了云师青年将教育资源下沉至易地搬迁社区,助力特殊群体儿童健康成长的担当。

青春星河映照时代征程

云岭大地的深情回响,汇聚成照亮云师青年前行之路的璀璨星河。这一封封感谢信,不仅是对过往实践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征程的期许。当青春的脚步丈量边疆的厚度,当知识的星火点燃童真的梦想,当科技的力量赋能产业的振兴,当奉献的身影融入基层的脉络,云师青年便真正将“论文”写在了祖国需要的地方,将“担当”融入了民族复兴的伟业。

从“扎根边疆沃土,共绘团结画卷”,到“支教边疆沃土,诠释立德使命”,再到“守护文化根脉,传承中华瑰宝”,直至此刻的“回响云岭大地,铸就时代新人”,云南师范大学思政实践课的壮阔篇章,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以实践为桥,连接青春理想与家国担当;以大地为纸,书写教育报国与时代新人的华章。这场跨越山海、贯穿四季的青春实践,正是新时代中国青年响应党的号召,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最生动写照。云师青年,必将继续以实践为笔,以热爱为墨,在云岭大地上奋力书写青春答卷,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