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同国家之命运、民族之前途紧密联系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旧址考察时的殷殷嘱托,至今回响在云岭大地。以此为精神原点,音乐舞蹈史诗《西南联大》在云南师范大学师生的倾力创排下应运而生,以艺术为桥,以青春为笔,描摹了一段光照山河的联大岁月。剧目以“教育救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融合音乐、舞蹈、戏剧、非遗技艺等多元表达,通过《联大丰碑》《薪火南迁》《峥嵘岁月》《民主堡垒》《血脉流芳》《弦歌不辍》六个章节深情讲述了联大师生南迁办学、投身爱国运动、坚守学术理想的动人故事。
剧目自2023年11月29日首演至今,共计演出39场,累计50000余人现场观看演出,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被省委宣传部列入云南省“讲好五个故事”文艺作品,获得云南艺术基金重大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省级优秀项目、云南省委教育工委高校校园原创文化精品巡展巡演项目、云南省教育厅高雅艺术进校园项目和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精神弘扬和传承”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并在第十八届云南省新剧(节)目展演中荣获优秀音乐奖。剧目作为青年思想引领的艺术精品,共青团云南省委两次主办主题活动,组织全省青年观看演出,将联大的故事与精神送入了万千人民心间,被亲切地誉为“永不落幕的行走的思政课”。

今年开始,学校将观看《西南联大》剧目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之一,自9月以来该剧目在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东区学生实训中心一楼多功能厅完成10余场演出,演出范围覆盖全体新生,也是送给新生的一份特殊“入学礼”。演员们以饱满的热情连番登台,用舞姿与歌声重现那段艰苦的求学岁月,让新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了“刚毅坚卓”的西南联大精神。

云南本土精锐的创作团队与充满朝气的青年演员们心血融汇,共同铸就了舞台上的联大风华。演出期间,云师青年新媒体中心走进幕后,对编剧老师、多名演出人员以及现场观众进行了拍摄采访。
编剧老师曾亭亭在分享创作感悟时表示:“我们做编剧有时候运气很好,(情节)有的时候本身并不是我们写出来的,而是历史本身就这么精彩,就是这么厚重,我们只不过是做了这段历史的搬运工而已。”
而对演员来说,每一次排练与登台,都是一次与先辈的对话。他们让自己成为历史中鲜活的生命:不仅是执书苦读的学子、奔走呼号的先锋,也是活泼有趣的茶馆老板、善良淳朴的云南乡民;是高台上愤喊的先生,是柔韧痛惜的女士,是归国路上坚定的学者,也是今日在联大旧址前追思的年轻面孔……他们用身体承载着伟大的灵魂行走,让战争的残酷与教育的理想对话,让苦难的重量与坚守的崇高交锋,让个人的抉择与家国的呼唤共振,让那段烽火年华重新拥有了呼吸、温度与心跳。

值得期待的是,这段关于西南联大的精神之旅并未停歇。剧组将于11月赴北京演出,他们将去往那片最初启航的土地,去追寻历史的根脉,让更多人聆听联大的故事,传承联大的精神。这是《西南联大》走出云南、向全国展现联大精神的重要一步,相信在未来的巡演之路上,这跨越时空的精神交响仍将震撼人心,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奋勇前行。